1. <code id="wekza"><nobr id="wekza"><track id="wekza"></track></nobr></code>
            1. <strike id="wekza"></strike>
                <dfn id="wekza"><sup id="wekza"><sub id="wekza"></sub></sup></dfn>
              1. 登錄 用戶注冊
                資訊活動

                疫情聚焦丨“神藥”二甲雙胍再添作用!柳葉刀:感染早期服用,新冠后遺癥發生風險顯著降低 63%!

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3-03-15 來源:金屬加工

               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——幾乎聽不到周圍有人在談論 " 復陽 " 的事兒,各大媒體對新冠的關注一下子降至 " 冰點 ",甚至連專家們的發言都變成了 " 新冠傳不動了 "......

                3 月 11 日,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發布的疫情通報顯示:新冠陽性人數 12 月 22 日達到高峰(694 萬)后波動下降,3 月 9 日降至 7786,檢測陽性率僅為 1.0%。甚至相比之下,流感病毒的陽性率反而呈上升趨勢。

                從長達三年的抗擊新冠到短短三個月的 " 人間蒸發 ",讓人不禁有些恍惚:新冠真的消失了嗎?

                事實上,并非如此。雖然現階段的新冠病毒感染情況銳減,但此前《JAMA》上刊登的數據表示,在感染新冠的 3 個月后,仍有 6.2% 左右的感染者仍存在至少一種癥狀——沒錯,就是人們熟知的長新冠(Long COVID)。

                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對 " 長新冠 " 的定義為:在新冠感染后 3 個月仍存在癥狀,至少持續 2 個月,且無法用其他診斷來解釋;最常見的癥狀包括疲勞、疼痛 / 不適、睡眠障礙、呼吸困難和活動受限等等。

                一直以來,人們對長新冠持著 " 看他不爽又干不掉他 " 的狀態,只能在新冠后遺癥出現之后再對癥治療。但近日,《柳葉刀》預印本上最新發表的重磅論文發現," 神藥 " 二甲雙胍竟然還具有降低長新冠風險的作用!

                這項涵蓋超 1 千人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顯示,與安慰劑組相比,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就使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,能夠使長新冠的發生風險有效地降低42%;而在長新冠癥狀出現的 4 天內使用,發生率則會顯著降低63%。

                神藥不愧為神藥!如果該研究能順利過審,或能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。

                1957 年二甲雙胍首次被運用于臨床,最常見的用法莫過于治療 2 型糖尿病,全球約有上億人在服用二甲雙胍,可以說目前幾乎沒有哪種降糖藥能撼動其位置。但僅憑借降糖,二甲雙胍還不至于被稱為 " 神藥 ",其 " 神 " 之處在于不斷地給人們帶來新驚喜——降低膽固醇,保護心臟;具有抗腫瘤的作用,包括肺癌、直腸癌、乳腺癌等;甚至在控制體重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等等。

                但沒想到的是,二甲雙胍帶來的驚喜遠不止于此!

                為了評估不同藥物對長新冠的作用,研究者設計了 2x3 的隨機對照試驗,對人群進行了長達 300 天的隨訪,依此收集了數據來比較二甲雙胍(metformin)、伊維菌素(ivermectin)和氟伏沙明(fluvoxamine)三種藥物對長新冠的預防效果。

                在入組時,參與者被要求感染新冠病毒的時間≤ 3 天。最終共納入了 1125 名參與者,平均年齡在 45 歲,BMI 的均值為 30kg/m2。

                在整個隨訪期間,有 8.4% 的受試者出現了長新冠。對比來看,二甲雙胍組出現新冠后遺癥的比例明顯更小,僅為 6.3%;而與之相匹配的安慰劑組,該比例達到了 10.6%。

                換言之,在長期隨訪期間,與安慰劑相比,二甲雙胍使得長新冠的發生率降低了42%!

                不僅如此,研究者還發現,在癥狀出現的早期使用二甲雙胍,預防長新冠的效果會更好。

                如果在癥狀出現后≤ 4 天開始服用,長新冠的發生率會顯著降低63%;但超過 4 天才服用,風險則只會降低36%,效果遠不如前者。

                而除了二甲雙胍之外的伊維菌素和氟伏沙明,看起來就沒啥用了。和安慰劑組的差別幾乎不大,沒有統計學意義,因此這兩種藥物不具備預防長新冠的功效。

                此外,研究者還評估了其他會影響長新冠的風險因素,包括:性別和是否接種疫苗。

                在本研究中,女性發生長新冠的比例更高,約為 11.1%,高于男性的 4.9%。

                而接種疫苗對長新冠有明顯的保護作用。相比于未接種疫苗的人群,即使在接種一針的情況下,患者發生長新冠的風險都會顯著下降,在 6.6% 左右。如果接種過加強針,預防效果則會更好,在接種了加強針的參與者中僅有 1 人出現了長新冠癥狀,可見接種新冠疫苗的重要性。

                綜上,這項持續了約 10 個月的隨機、四盲、3 期臨床隨機對照試驗顯示," 神藥 " 二甲雙胍能使長新冠的發生率顯著降低 42%!此外,在癥狀出現早期,越早用藥效果越好。

               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所長Eric Topol博士表示,這項研究的實際意義在于,二甲雙胍價格廉價、安全性極高;在得到了這項以金標準方法的驗證后,有可能改寫臨床實踐。

                無獨有偶,二甲雙胍與新冠治療的 " 淵源 " 不止于此。此前,醫學頂刊《NEJM》上曾刊登過 " 神藥 " 對新冠危重癥的預防效果,該研究對超一千名研究者進行了調查,結果發現:二甲雙胍治療能使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住院率、急診風險和死亡率降低約40%。

                不過,上述研究納入的人群更多限制在門診接受治療的新冠感染者,而非在急診接受治療或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。因此,還需要進一步探索。

                二甲雙胍啊二甲雙胍,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我們所不知道的?

                關注疫情聚焦,了解更多資訊。



               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